5月17日下午, 一时许,当室友正在睡觉时,11级文学院新闻学二班学生涂健动作轻缓离开寝室,来到图书馆东报告厅。他手持一摞不同颜色方形纸块,纸块上用幼圆字体写着“大学生通讯社第四届我爱麦克风校园记者大赛”。作为大学生通讯社干事,同其他同事一样,投入到紧张忙碌而有序的决赛现场布置工作当中。
“希望我们的努力,能为同学们带去欢乐!”
“前期我们是有所担心的,进入决赛的八名选手经验上有所欠缺,必须进行前期系统培训。”刘超是大学生通讯社外联部部长,也是选手培训工作负责人之一。
“培训必须是系统的,校园记者并非仅仅会采访、写稿就行!”作为大学生通讯社社长,戴琪在组织部门主管人员讨论过后,达成一致共识。“决赛考查内容要涉及普通话、台风形象、口语表达能力、评论内容、才艺展示、采访内容以及现场应变能力等七个方面,力争全方位考察选手综合能力。同时我们的培训也要以此展开。”
综合能力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我的决赛舞台上所要展现的几乎全部内容,都是刘超学姐等培训人员根据我的初赛、复赛表现,根据我的特点,为我精心设计的。”说到培训,决赛1号选手、11级文学院新闻学二班范俊对培训人员表达了感谢。
范俊的普通话不甚标准,与多数同学一样,典型的“n,l”不分。“在前期培训过程中,我的这一语音毛病轻易地被培训人员发现并鼓励我积极纠正。”,“培训人员鼓励我多查阅相关书籍,将易于混淆的字的读音加以重点标注!”认识到自身缺陷,范俊每天晚上在寝室联系自己的演讲稿,请求室友们在一旁纠正他在语音方面的问题。
“我们坚持最大限度地根据选手特点,为选手提供针对性的培训!”作为此次大赛的主要负责人,大学社通讯社副社长滕濛濛说道。
前期的培训效果还需在舞台上呈现,所以在决赛当天下午,首要任务便是尽全力将舞台现场布置好。
“灯光在正式比赛时需调成暖色调的,最好是淡黄色,这样显得选手们更亲和,为选手的舞台形象加分,增添亮色。也使整个舞台显得温煦美观,带给观众良好的视觉享受及愉悦感。”比赛正式开始前,戴琪便同现场灯光调度人员进行了沟通交流。
“这次我们没有悬挂主题横幅,首先考虑到高空悬挂横幅安全性,其次,我们在彩色纸片上用幼圆字体写着本次大赛名称,并将纸片精心排列成动感图形,具有动态感,灯光照耀下使舞台很美观,特别。”戴琪如是说道。
“希望我们的努力,能为同学们带去欢乐!”滕濛濛在决赛工作部署及动员大会上说的这句话激励着全体干事们投入到工作当中。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晚上七时许,决赛大幕正式拉开。
“不用紧张,昨晚已经将舞台上要说的话背好了,今天又彩排了一次,一定会有很好舞台表现的!”来自10级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8号选手胡楠说道。在决赛正式开始前,她和其他七名选手一样也有一丝紧张。她一边用嘴抿着吸管吸着绿豆汤,一边眼睛没闲着,不时瞅着第一环节自我介绍演讲稿,并不时背稿。她的好朋友们在一边给她鼓劲,让她不要紧张,并特意给她带来绿豆汤,让她降降温。
“从五一放假归来,就投入到决赛密集准备当中,前后两个星期了!”,“不过,为了带来最好的舞台效果,还是每一分钟都要抓紧时间做好准备!”和胡楠一样,选手们不约而同的在上台间隙,做着准备。坐在选手区域,将自己所有环节要准备的一摞文字材料放在双腿上,一页页根据环节推进顺序小声背着。“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是胡楠的人生格言。
“我认为‘准备’更深层次意义是指发现了自身不足,努力去纠正,去提高。”来自11级文学院新闻一班的陈忆竹确实作好了准备。
“有的时候自己名字都说不太对,不太敢说自己名字!”陈忆竹的发音不太标准。
发现问题,陈忆竹就及时改正。“浏览相关网站,标注自己演讲稿中每个字的读音,然后反复读!”
“我是一个喜欢眨眼的人,有专业老师说在舞台上如果高频率眨眼会显得很紧张!”为了在舞台上展现优秀自我,陈忆竹作出了努力,她每天到周转房附近草地,从口袋掏出手机,透过手机屏幕盯着自己面部表情看,微瞪眼睛,保持较长时不眨。
“其实舞台上的站姿也有学问,之前到有间琴行问了舞台形体老师,他告诉我在台上唱歌时,不要站立不动,要左右有幅度微微摆动,在台上站立不动,会让观众及评委认为演唱者有点呆滞!”陈忆竹将老师的建议放在了心上,正式演唱时,她在舞台上轻微摆动,让各方位观众得以看到她的舞台表现。“觉得这样做还可以缓解紧张”。
唱歌时紧张,陈忆竹记住老师的话,将注意力集中到台下评委席最中间位置,这样做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紧张,此次,她唱歌时偶感紧张便将目光对准评委席正中间的校党委宣传部陈东老师。
“舞台表现无疑很重要!要在台上将实力与潜力充分展现出来,不留遗憾。”7号选手名叫阚丽君,来自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据室友钟同学介绍,“刚开学的时候,寝室四个人到超市搬了一个超大落地镜到寝室,这些天,阚丽君对着镜子,调整自己的口型与形体姿势”,“有的时候晚上睡觉,她也睡不着,决赛的临近,使她在床上辗转反侧,并反复背稿!”功夫不负有心人,阚丽君最终获得了二等奖。
“她真的很优秀,很镇定,感觉有着较强的舞台驾驭能力!”说到最后获得冠军的来自文学院新闻学10级(1)班的朱佩佩,阚丽君满含赞美之词。
朱佩佩曾参加文学院五月花语言艺术晚会,有一定程度舞台表演经验。她自买笛子,在才艺展示环节,一曲《姑苏行》从她口中缓缓倾泻而出,令人沉醉。
“最担心现场采访环节!”朱佩佩对比赛最后一轮有所担心。其实她已准备的足够充分。现场采访环节,三名晋级此轮的选手,随机抽取一位采访对象进行采访。“将三名嘉宾的资料仔细研读后,脑海里才可能生成采访问题!前期准备工作不能马虎,到时候如果问错问题,嘉宾和我都会很尴尬!”
“听说这次比赛进入决赛要写新闻稿,想来锻炼一下写作能力,学新闻的不能手生。”谈到参赛初衷,朱佩佩如是回答。
“校园记者应敏于发现,勤于记录”
“我参加了第二届和今年的第四届,第二届的情形很火爆,场内都是学生,各个选手同班同学都来了。这一次人气差了不少,原因一定要找到,才能越办越好,使之成为一个品牌活动。”校党委宣传部陈东老师出席并指导了此次比赛,在谈到“我爱麦克风”校园记者大赛走过的四个年头时,他作出比较与期许。
决赛接近尾声,校团委夏进老师与陈东老师分别上台给参赛选手颁奖并合影留念。“选手们大多来自大一,从未参加过活动到今天站在这个舞台上,面对老师和同学们侃侃而谈,还有班级同学在下面加油,相信你们定会有各方面收获。你们好好努力,到大学毕业时,会比场下评委更优秀!”陈东老师语含风趣。
“校园记者也是记者,记者是做新闻的。我们身边就有很多新闻,我们有没有发现的眼光,有没有跑新闻的勇气、耐心?校园记者应该具备两方面能力,一是敏于发现,二是勤于记录。”作为专业老师,陈东对校园记者自身素质培养方向有自身见解。
“对于校园记者而言,在采访中与学生的交流无疑会轻松一点,难度也会小一点,但步入社会,我们需要和各方进行交流,打交道!”,“学会和各方人士打交道是一种内功,对于这一点,广大在校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或者对此感兴趣的学生,都需要锻炼此内功,能力是要修炼的。”陈东老师认为学校是个大课堂,在校学生是有机会在实践中将自己的记者梦想变成现实的。这种可能性的实现需要付出不懈努力。
这个世界并非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为记者应当敏于发现。校园内几乎每天都有活动举行,你是否具有发现活动背后深层次的意义及新闻价值的能力在一定程度决定你是否是一位出色的校园记者。
“作为校园记者,同其他围在活动现场只是看客的同学不一样,作为记者,还有一层身份,便是发现者,发现活动背后的故事。”作为校报编辑部主任,陈东老师会在每期的《安庆师院报》上择优刊登学生记者的通讯稿件。他认为校园记者在校园新闻的关注度、深度挖掘、分析上可以实现更高层次进步,然而这一点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敏于发现的良好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除了敏于发现,还需做到勤于记录。足够优秀的校园记者要做到“记录要点、记录准确、记录工整”。记录要点,新闻采访环节中,时间有限,时间上大多不允许逐句逐段记录被访者话语,这时,作为采访者,能否总结并抓住要点至关重要;记录准确是新闻真实性的客观要求;记录工整是为了访后整理,核实。
对于广大志在成为优秀校园记者的同学来说,“坚持梦想,挑战未来”既是本次大学生通讯社校园记者大赛主题词,也是对同学们的期许。
坚持梦想让我们走过一个个在他人认为是无聊苦闷的岁月,并且在走过之后,能感觉到自我充实与提高;挑战未来让我们坚定信念,明确未来有挑战的同时不退却,梦想助推我们向前。正如选手阚丽君的人生格言:人生是一场比赛,保三拼二争一。